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活动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圆满举办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圆满举办
2025年09月07日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第十七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联合主办,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60余位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以及多家期刊的主编、编辑部主任与青年学者等 300 余位业界同仁,围绕 “大模型时代的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创新” 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前沿研讨。

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嘉宾包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晓光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冯耕中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POM执行主编、美国Temple University的Subodha Kumar教授;《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天津大学熊熊教授;南开大学李勇建教授;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魏世海高级工程师。特邀报告嘉宾包括四川大学余乐安教授、法国里昂商学院龚业明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郑晓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曹志冬研究员、武汉大学吴江教授。本次会议特邀嘉宾还包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秘书长唐锡晋研究员,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房勇副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刘汕教授,副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柴建教授,天津大学冯绪教授,深圳大学吴登生教授,中山大学夏俐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肖辉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新雨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紫琼教授,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李金教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李琳,《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助理孟永强,《运筹与管理》常务副主编刘克、Data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副主编孙少龙,《管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丁秀好等专家学者。

01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8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东北财经大学笃行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旭晖教授在致辞中欢迎参会嘉宾,介绍东北财大的学科优势与发展方向,感谢各界支持,表态做好会务保障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晓光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论坛三十余年发展历程,肯定了青工委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鼓励青年学者交流创新,祝愿会议顺利、学者收获丰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刘汕教授领导介绍了本届会议的筹备情况。开幕式由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德海教授主持。

8 月 22 日,会议特邀报告率先开启学术交流序幕。在东北财经大学笃行楼 707 会场,四川大学商学院余乐安教授以《基于源荷预测不确定性的多能互补协同调度优化研究》为题,深入分析能源系统优化的关键技术;法国里昂商学院龚业明教授的《面向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经济学》,从经济学视角解读 AI 技术发展逻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郑晓龙研究员围绕《数智时代的社会新形态、新风险及其应对浅析》,探讨数智化浪潮下的社会治理新命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曹志冬研究员以《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管理决策新思维》为题,分享大模型在决策领域的创新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吴江教授的《社会技术网络计算研究》,为复杂网络管理提供新方法。

8 月 23 日上午开幕式后,主旨报告环节接续精彩。杨晓光研究员以《大模型时代的国家治理研究前沿》探讨技术赋能治理的路径;冯耕中教授围绕《鉴往知来: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强调理论创新的重要性;美国 Temple University 的 Subodha Kumar 教授在Emerging Business Analytics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Related Issue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arketing, and Related Domains报告中,聚焦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商业分析与颠覆性技术应用,分析数智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桥梁。熊熊教授的《显著性理论的定价差异性:基于时段异质性视角》为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框架;魏世海高级工程师分享《船舶造修企业数据赋能数智化转型探索实践》,展现数智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价值。

8 月 24 日上午,大会报告继续深入探讨前沿议题。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扎根理论的融合 —— 基于 ChatGPT 的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及电网故障因果分析》为题,创新性地将生成式 AI 技术与传统质性研究方法结合,提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扎根理论编码新路径,并以电网故障分析为例展示其实践效果,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思路;南开大学商学院李勇建教授以《平台赋能制造业:制造链 + 平台双模式概念、结构域研究展望》为题,深入剖析平台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创新模式,提出 “制造链 + 平台” 双模式的核心结构与发展路径,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向。

02平行论坛与专题研讨

8 月 23 日下午,十二个平行论坛围绕 “大模型时代的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创新” 主题,形成覆盖理论探索、技术应用、行业实践的多维度学术交流矩阵。各论坛聚焦不同研究领域,通过主题报告与深度研讨,推动前沿思想碰撞与创新成果分享,围绕:“社会治理系统工程”(召集人:东北财经大学刘德海教授)、“数据驱动的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召集人:西南财经大学肖辉教授)、“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召集人:北京交通大学杨欣教授)、“数智赋能与决策创新”(召集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紫琼教授)、“服务系统工程”(召集人:东北财经大学吴志樵教授)、“AI 时代港口与航运系统工程”(召集人:大连海事大学刘家国教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召集人:大连海事大学王征教授)、“行为与服务运营管理”(召集人:东北大学蒋忠中教授)、“全球供应链风险与数字化治理”(召集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柴建教授)、“智能决策”(召集人:大连理工大学叶鑫教授)、“管理统计与数据科学”(召集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新雨研究员)、“科技数据智能决策”(召集人:深圳大学吴登生教授)十二个议题展开研讨。

会议同期开展的十五个分组报告,累计收稿90余篇,分组主题覆盖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大数据与物流供应链管理、大模型管理与应用、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等专题。《系统管理学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风险治理与创新”《管理学报》“AI 驱动的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创新” 及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GenAI" 等期刊专题工作坊,组织专家对投稿论文进行严格评审和研讨交流。此外,会议邀请2023-2025 年期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交流,为刚刚毕业的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了学术平台。

8 月 23 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25 年青托论坛在笃行楼 710 会议室如期举行。作为中国科协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聚焦青年学者科研成长与项目进展。在第八届青年托举人才项目进展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郑嘉俐、天津大学王钟彬两位学者分别就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随后的第九届和第十届青年托举人才研究进展报告中,北京理工大学韩特、上海交通大学魏煊、电子科技大学夏侯唐凡三位青年学者依次进行成果展示。论坛第三阶段,由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李金教授主持专家评议环节。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唐锡晋研究员为组长,南开大学李勇建教授、天津大学熊熊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叶鑫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新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郑晓龙研究员组成的评审专家组,针对青年学者的报告内容进行专业点评,围绕研究方法优化、成果转化路径、学术创新方向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8 月 24 日上午,期刊发展论坛在笃行楼 707 举行,《中国管理科学》副主编吴登生教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李琳、《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助理孟永强、《系统科学与数学》常务副主编房勇、《运筹与管理》常务副主编刘克、Data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副主编孙少龙、《管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丁秀好等期刊负责人齐聚,围绕学术出版规范、学科发展趋势及青年学者投稿建议展开深入交流,为学术成果传播与学科建设搭建桥梁。

8月24日上午,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紫琼,与本届承办方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德海、下一届承办方代表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国胜共同完成会旗交接。闭幕式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李金教授主持。


本届会议通过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平行论坛、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在大模型时代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


撰稿:赵宁    初审:郭劲光     复审:刘德海     终审:于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