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肇启,万象焕新。2025年来临之际,2025年1 月 12 日,“数字公管、东财声音”东财公管2025年新年论坛在劝学楼 220 会议室召开。学院院长刘德海教授,党委书记于文艳,副书记高峰,副院长胡世前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梅教授、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赵秋成教授,杨刚教授,刘丽霞教授,行政管理系主任李宏教授、副主任曹静,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主任刘宁宁,实践教学中心主任赵晗,青年教师李奕嬴、孔玉丹、宋云婷、刘彤心、赵宁、骆娜、杨海芳、张连奎、徐敏、邬先利、黄金等,学院教师汇聚一堂,交流和研讨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优秀教学和科研成果。
回溯 2024 年,学院师生积极贯彻落实“一流数字财经大学”的战略部署,奋力推动数智化转型、国际化交流与实践应用,人才培育、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成果丰硕。在论坛的开篇环节 ——“一流学科 / 专业建设交流”中,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主任刘宁宁老师就《社会保障学科 / 专业数字化转型成果分享与问题研讨》主题展开汇报。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在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将数字化转型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增设方法类课程,系统性强化学生数字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素养;着重夯实实验教学模块,基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严格要求,构建起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学生综合培养的目标。
在点评环节,刘晓梅教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予以肯定,同时从优化课程体系的视角出发,建议在课程架构设计时,融入人力资源相关内容,以期为学生就业增添助力,拓宽未来职业发展路径。赵秋成教授立足专业实践,强调应强化学生在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就业保障等关键领域的理论沉淀与实操能力,以此契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多元诉求。杨刚教授聚焦学科前沿,提议在人才培养全程,紧密贴合数字化理论前沿动态,持续优化提升数字化软硬件课程建设层次,保障学科发展与时代科技浪潮同频共振。
行政管理系主任李宏教授就“2025 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报”进行介绍。行政管理专业秉持能力、就业、市场需求多方兼顾的原则推进了培养方案修订。此次修订工作精准对接行政管理领域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重塑课程生态。行政管理系深植学科交叉理念,融合传统政策研究范式与经济学、管理学前沿理论,同时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手段,拓展科研边界,催生创新成果。同时,行政管理系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建立起稳固对接机制,深度嵌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络,切实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展望未来,行政管理系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尤其聚焦教学实施环节与效果评估体系的精细化打磨,强化师生互动机制,丰富社会实践渠道,全方位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在点评环节,刘德海院长提出,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学院基础性支撑性的核心专业和学科,在数字化时代下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治理方向转型,强化服务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的学科特色。曹静老师回顾了从求学者到执教者的角色转换历程,分享了对行政管理系的多维认知。课程体系及其配套方案紧密围绕知识、能力、素养三大目标维度构建,成效显著。后续应着重强化学生实操技能,培育务实笃行的实践能力,着眼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塑造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赵宁老师汇报了“应急管理学科数字化转型成果分享与问题研讨”的报告。回首过去的一年,应急管理学科科研成果显著,研究团队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社会赈灾募捐治理的信号博弈、巨灾保险调节下政府应急物资采储策略优化、重大突发事件下面向边远群岛应急运输的运载工具协同调配优化等应急管理领域热点问题,成功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和省级课题。研究中心成功申办 2025 年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2026 年应急管理50人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拓宽了学术视野与国际影响力。中心多次组织师生赴鸡西市、金普新区和甘井子区应急管理局开展调研,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出的多项资政建议获得批示。
在点评环节,刘德海院长着重强调应急学科和社会保障学科作为学院两个特色优势学科,需要锚定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保障民生福祉等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快高质量标志性学科建设成果的产出,凸显我院学科建设的东北地域特色和财经院校行业特色。
论坛第二个环节“优秀科研成果交流”。宋云婷老师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经验。选题上,“重大突发事件”、“边远群岛”和“运载工具协同调配优化” 等关键词组合,紧扣应急管理热点难点,突出管理问题的特殊性。研究内容设计方面,全面调研边远群岛应急运输现状,剖析现有调配模式问题,再引入前沿理论方法,设计涵盖选型组合、路线规划、资源分配等多维度策略。提炼科学问题方面,从实际管理需求挖掘出科学问题的本质,提出 “面向边远群岛非常规运输情境的运载工具应急响应阻抗函数构建” 等关键问题。在点评环节中,孔玉丹老师表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前瞻性与创新性。基金申请书是多轮论证、精心打磨的过程。期待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获批更多的国家级项目。
孔玉丹老师汇报了发表在Transport Policy的论文Charting sustainable vistas: Analy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of Chinese ports。本研究立足港口航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考虑了2017 - 2020 年期间港口之间的内部可持续性和外部可持续性。采用了一种改进的 CH-DEA 方法,考察了可持续性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提出了增强港口可持续性的措施。在点评环节中,骆娜老师认为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源可靠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所采用的改进 CH-DEA 方法科学合理,有效度量了港口的静态可持续性,并对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梳理,为港口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对于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从多维度展开,全面且深入地剖析了港口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充分展现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李奕嬴老师汇报了发表在《中国管理科学》的论文《公共卫生事件精准干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新冠感染期间的精准干预和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用社交距离指数衡量干预措施,借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13 省情况。结果显示,当期严格的精准干预对居民消费有显著负作用,但后期利于消费复苏,且早期防控影响更大。此外,互联网、医疗设施、道路建设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等因素,能有效缓解事件的负面冲击。此研究可为政府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同时促进经济复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在点评环节中,黄金老师认为此文理论剖析深入且实证设计缜密,围绕公共卫生政策干预居民消费这一选题极具关键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从供给侧与需求侧视角探讨一般均衡下的需求决定机制,并纳入政府公共卫生干预因素,借助模拟分析干预放松或收紧对消费的短期及动态影响。
在论坛第三个环节“案例分析和资政建议交流”中,赵晗老师介绍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经验分享》。赵晗老师强调一个完整、成熟的公共管理案例,需要通过对已经发生过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或实例开展现场调研、逻辑梳理、理论解析和实证分析,进而以规律性推断探寻决策共识框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参赛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故事性和冲突性。高质量公共管理案例,已体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播语境和独特“文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核和应有之义。赵秋成教授在点评环节中认为,案例分析要注重理论深度的提升,增加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反复打磨。只有深挖理论富矿,精准匹配契合案例内核的专业理论,才能为整个分析筑牢坚实根基,让结论站得住脚。
胡世前副院长介绍了《新型智库建设和资政建议选题和撰写经验分享》。学术研究 “顶天立地”,做好高水平资政成果要有耐心,在特长领域长期深耕。所谓 “顶天”,便是要紧盯前沿理论与宏观政策走向,时刻让自己的研究视野站在时代的高坡上。 “立地”要求扎根于社会民生的实际土壤,深入基层调研,将那些来自街头巷尾的真实难题,转化为研究的着力点。这需要日复一日积累知识、沉淀经验的厚积薄发,是拒绝浮躁、专注一事的笃定坚守。刘丽霞老师在点评中认为,新型智库建设这类紧贴时代脉搏的前沿领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主动求学的态度,能为大家拨开初期的迷茫迷雾,迅速找准方向,避免在起步阶段就走弯路、做无用功。而耐心沉淀更是通往优质成果的必由之路。大家要注重挖掘出选题中更深层次的价值,让每一步执行都更具底气,持续催生更具含金量的资政建议。
2025公管新年论坛全面展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优异成果。全院师生共享思想盛宴。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2025,未来已来!
撰稿:赵宁 初审:郭劲光 复审:刘德海 终审:于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