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7日,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2023年度发展报告》。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首战之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学校领导统筹规划,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院师生深入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对标“新文科、新经管”建设要求,围绕着大学的核心使命,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国际化交流和实践化应用,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该报告根据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学院概述、行政与组织机构、党建工作、学科建设、本科教学与教师授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工作、MPA教育与社会培训、资产与资源管理、财务与经费使用、校友工作等多个维度,对2023年度学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全面总结。报告全文一共10万余字。
回首过去极不平凡的一年,全院师生砥砺奋进。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取得新突破:省级智库中心的成果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与鸡西市组织部联合举办鸡西市招商引资会,与金普新区交通局推进智慧交通成果发表人民交通网;“思政引领、数智赋能”推进“新文科、新公管”建设:开设一系列数智化专业课程,出版系列数智化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获评劳动与社会保障省级虚拟教研室;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引育留用并举,构筑公管人才集聚高地,新引进一批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学术成果突出的优秀博士,柔性引进海内外知名专家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现有教师队伍梯队结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产出一批高质量中文学术成果:围绕着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全球治理等国家重大需求,学院师生相应研究成果发表在《统计研究》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中文权威期刊和媒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东财智慧发出中国声音,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外文学术成果:围绕着公共卫生管理、可持续性发展、低碳减排等全球性治理问题的相应研究成果发表在Social Science Quarterl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一系列国家级课题:围绕着社会保障统计监测、现代国家构建的中国路径、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策略和粮食安全下农户减损机制等重大需求,获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东财经验”:“思政引领、数字赋能”新时代劳动教育取得显著进展;发起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竞赛活动:学院、大连万众应急救援队和《运筹与管理》杂志社共同发起的应急管理数据建模大赛正式启动,国内高校参赛报名90支队伍和373名选手;举办一系列高质量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供高端的交流平台:学院连续举办了第八届星海论坛、《运筹与管理》编委会、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高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双法高等教育管理学术年会;深耕日韩东北亚、扩展欧美发达国家,国际交流打开新局面:学院举办了2023年中日韩公共管理国际会议,2023年POMS中国暑期学校,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日本城西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等海外名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来走出去,中外教师双向交流活跃。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和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把握机遇,推进公共管理专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在做强做大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加快申办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科本科新专业,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东财经验”。加大数智赋能新公管的改造升级,从师资队伍、课程结构、实习实践和招生就业等全流程和大系统角度,提高公共管理毕业生的市场和社会认可度。加大高水平师资人才引进上力度,尽快形成东北地区“公管人才洼地”效应。加强培育学科重大标志性成果,着重培育自由、宽松、宁静的学术氛围,倡导五湖四海、兼容并蓄,在一大批新起之秀的学术高原上,培育青年一代学术领军人才。
《报告》由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撰写主管/分管的年度工作总结,相关行政人员收集年度基础资料和数据。具体分工为班子成员刘德海(学院概况、学科建设和师资引进)、高峰(党建与学生工作)、郭劲光(研究生和科研)、胡世前(MPA 和社会培训)和范帅邦(本科教学和国际交流)等分别撰写工作总结;姜彦驰(基础数据、师资、本科教学和国际交流)、王俊(研究生)、王智(资产、财务和校友)、李博文(党建与本科生)、李馨(研究生)、张婷(本科生)、马春燕(科研和学科建设)和王鑫鑫(MPA 和社会培训)等分别负责资料收集,刘德海院长和高峰书记负责统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