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39次会长会议暨社会保障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顺利召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39次会长会议由郑功成会长主持,副会长周弘、何文炯、王杰秀、林义、申曙光、金维刚、关信平、林闽钢和席恒,秘书长鲁全,监事童星出席会议。学会常务理事、渤海大学校长赵建国,《社会保障评论》常务副主编郭林列席会议。会议全面回顾了学会2024年上半年的工作进展及成效,听取了《社会保障评论》常务副主编郭林对创刊七年来的全面汇报,审议了学会有关人事事项及第18批入会申请者名单。与会领导研究并部署了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并围绕学会的发展及理论、政策研究问题展开讨论,重视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重视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与学风建设,引导青年学者深入调研实践。会议强调,学会成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真正融入社会保障专业研究中,为推进我国社会保障改革进一步走向全面深化,进而在优化现行制度安排的前提下推动社会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贡献学界力量。
社会保障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由郑功成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渤海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社会保障专家学者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的改革深化进行深入交流。我院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赵建国教授和刘晓梅教授、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佳副教授参加座谈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渤海大学校长赵建国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方面,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应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坚持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观念,牢牢掌握银发经济发展战略先机和主动权。要准确理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和科学要义,深刻把握当前老龄化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准确研判老年群体发生代际更替、老年群体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等趋势变化;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推动银发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充分转变;统筹人口老龄化涉及的生育养育、教育培训、退休社保、收入分配等政策制度,最大程度防范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最大程度把握人口老龄化战略机遇。二是坚持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银发经济发展与健康老龄化紧密结合,统筹把握银发产业涉及领域面广和参与主体多的鲜明特征;坚持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相结合,尽力满足老年人口在经济保障、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着力建设代际和谐的全龄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世代共建共治共享。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东北财经大学刘晓梅教授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她以养老服务为例,体会最深的是养老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一方面,现在出现很多没有任何手续的无证无照养老机构,产生了恶性竞争情况。另一方面,要举办手续齐全的养老机构又太难,仅消防一项就能卡壳很多机构,因为正规手续难办,运营成本大增。而要享受政府的补贴政策就得接受政府的检查、监督,养老机构被管得太死,养老机构叫苦连天。另外,现在各大城市纷纷办康养集团,这是政府出资的公办养老机构,规模大、床位多,成本少,收费低,进一步使民营养老机构生存艰难。这种现象即是未能够处理了“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关系。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情形下,特别需要按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的改革,确保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得到全面实施。
内容部分摘自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39次会长会议在大连召开”https://www.caoss.org.cn/news/html?id=14523,“社会保障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伟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优化” https://www.caoss.org.cn/news/html?id=14525。
撰稿:刘宁宁 初审:马春燕 复审:郭劲光 终审:刘德海、于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