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28-29日,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财经大学承办、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协办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和工作年会在天津财经大学举行。来自天津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同济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东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河南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会,就数字公共治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科和团队建设、财经类学生素质培养、ChatGPT技术对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决策咨询类成果的科学评价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德海教授和骆娜副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和专题研讨会主席出席会议。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德海教授对专家学者提出的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及其特色等问题和应对方案表示高度赞同,并强调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内部外环境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首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这需要全方位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根本方向和根本使命。其次,随着近二十年来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同时叠加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高等学校即将面临着严重的内卷。面向社会需求强化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持续提高办学水平,成为未来高校和专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第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模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正如华中科技大学张毅教授报告指出ChatGPT对高校的冲击和对教师的挑战,传统表层的、单向的、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角色将为ChatGPT等数智化技术所替代,高校教师需要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才能避免作为一个行业被智能技术淘汰。最后,我国当前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上海理工大学赵来军教授的报告提出文科高校也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当前我国现代化正从“跟踪追赶式”阶段进入到“原创探索式”的新阶段,高等教育体制相应地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模式的深刻调整。
本次会议众多学者专家的大会报告和交流讨论中,提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提升财经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就某一重大目标、重大问题、重大任务组建科研团队;学科建设要突出学校和学院的优势特色方向;面对ChatGPT的数字技术冲击,需要教师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建立互动式教育新范式。
撰稿:骆娜 审核:刘德海、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