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东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2022年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论坛
东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2022年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论坛
2022年12月30日

12月20日晚,2022年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论坛在我校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东北财经大学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联合发起,本次论坛主题为“新时代行政管理高质量发展”,依托腾讯会议线上形式举行。

微信图片_20230118165539.png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丁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秘书长、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杨开峰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姜晓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李树茁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全国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竣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全国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萍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谭安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晓东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朱春奎教授(按姓氏拼音排序)等行政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大家围绕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度的交流和热烈的研讨。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建国教授致开幕辞。赵校长指出,值此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全国多所高校行政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起2022年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论坛,主旨是围绕构建中国行政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国际性、前瞻性问题,交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最新成果,展开多视角、多学科、建构性地讨论和对话,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球前沿的管理科学方法与中国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肯定了东财公共管理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整体实力在东北地区位于前列。举办这次学科建设论坛,展现了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影响力。未来学院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界最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以本次论坛召开为契机,各位专家为东财公管学科发展把脉问诊,献言建策,推动东财公管学科加快发展,建设财经特色突出的行政管理一流学科。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继续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所在院系机构,不断深耕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为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118165543.png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杨开峰教授《关于行政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中提出构建行政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大任务。林尚立校长指出人大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两件任务:一是硬件的文科实验室建设,二是软件的构建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新增六个二级学科,一共包含了12个二级学科,其中行政管理是基础性的二级学科。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构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相对于其它学科确定自主性,相对于国外公管学科确定自主性。以“行政伦理”这门课程为例,从课程体系上看,过多关注于道德层面论述,对于制度伦理缺少关注,简单照搬国外行政理论无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自洽,与中国丰富的实践案例相脱节;从学术研究上看,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们更愿意运用现代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偏重于扎根方法等定量分析,对于反腐败等当下我国行政伦理领域的重点问题,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下的系统阐述。这对行政管理一线教学科研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姜晓萍教授的《新文科背景下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的维度和效度》报告结合自己多年来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思考。首先,详细地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行政管理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突出体现在中国本位的价值引领、跨越文理的学科交叉、信息时代的技术融入等方面。其次,提出并初步解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核心命题,通过“培元、融合、弘通”的基本理念,实现了传统专业转型升级、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最后,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行政管理教学质量体系。李树茁教授认为,当下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疫情冲击、新时代全球治理和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科发展需求,加强治理研究应该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的重中之重。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偏重于基础的治理理论。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跨学科、交叉学科、多元融合的特征。行政管理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城乡治理、环境治理、全球治理等跨学科融合,甚至与经济学、管理科学、大数据等其它学科相融合。公共管理学科需要加强国际化研究,优秀的本土化理论也应该是全球化的。苏竣教授详细辨析了“学科”以及相关概念。学科是学术共同体对本领域知识的普遍共识,学科发展应该以稳定性为主,创新性为辅。学科发展要根据知识发展的趋势,感知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建设工作要降维处理,抓得住、落得实,最终体现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国际交流、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学院领导要努力为老师创造优秀的平台,为学院发展募集资金支持。学科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本科生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最重要。对于研究生培养,知识创新系统最重要。中国和国外重点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差距主要是博士生的思维方式和训练强度不够。要加强信息社会智能治理的研究。信息技术对人类底层文明和价值观的影响巨大,需要采取循证实验的经验主义,研究智能社会治理的规律。孙萍教授结合东北高校的发展现状,对我校的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东财公管学科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公管学科发展布局需要“入主流、新特色”。其中,强化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是必选动作。首先,需要与学校现有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充分发挥东财应用经济学、保险、会计、统计学等现有优势学科,深度融合。加强经济理论素养、提高经济分析与决策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要任务,东财在这方面具有得天得厚的基础和优势。其次,充分发挥东财公管学科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现有优势。行政管理学科发展与社会保障相互交叉融合,加强对医疗、健康、老龄化、工伤失业保险等民生行政问题的治理研究。最后,加强数字公共治理研究。当下全国公共管理学界对于数字政府的研究处于同一起跑线。需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对于传统行政管理的倒逼作用,强化数字政府治理研究。谭安奎教授围绕着数字时代下“知识-价值-过程”的体系结构展开分析。一方面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数据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以及数字治理制度建设。高度智慧化社会涉及到价值底层的重构,需要学术界提供核心的价值判断。当前学术界对于智能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思考较少,需要加以前瞻性研究。为了培养能够充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管理者,需要对技术前沿、产业动态、行政实践、人性伦理等具有深刻的洞察和感悟,不能沿用“从头脑到头脑,从书本到书本”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产学研用的高度协同育人。许晓东教授在《数字公共治理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范畴》的报告中,系统地辨析了公共管理学科结构体系的演变过程,探究了数字公共治理的概念、学科内涵、研究范围、与各个二级学科之间关系。提出了数据治理是对“数”治理和依“数”治理的集合,对“数”治理是前提,依“数”治理是目的。公共数据治理必须立足于具体的治理情境,必须聚焦治理主体多元价值需求。数据治理是一种新的治理形态。最后,构建了数字治理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公共数据治理的一般问题、孪生城市治理、数字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朱春奎教授对国内外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提出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的哲学命题。1982年,夏书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编写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框架,还参与筹备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985年行政管理专业获批,1986年武汉大学和郑州大学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当下,世界正处于易变、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VUCA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东北财经大学发展行政管理学科,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心理学、组织行为、工商管理等管理学科是东财的优势学科,应该抓住这些优势做大做强。东财在政府监管、反垄断研究等公共政策领域学术实力雄厚,应该引入到公管学科。同时,借助东北亚地缘优势,向比较研究和国别研究方向倾斜,开展东北亚国别治理研究。最后,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谢志平汇报了《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工作》,从专业发展、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未来建设与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辽宁省一流专业的进展,提出了定位清晰、对标发展、特色鲜明、顺应时代的发展思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放包容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德海主持了开幕式,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胡世前、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范帅邦以及行政管理系主任谢志平分别主持了主题报告环节。

本次论坛聚焦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做了极富系统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加快我校行政管理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行政管理学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守正创新,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撰稿:范帅邦          审核:高峰、刘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