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7日晚,公共事业管理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城市与区域管理二级学科和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系主任陈沛老师主持会议,公共事业管理系全体教师参加研讨。
刘德海院长面向全系教师讲授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公共事业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党课。首先,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重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校城市与区域管理二级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为国家推进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与政策支撑。其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东北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刘德海院长指出,我校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是由老一代全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饶会林教授开创,经过冯云廷教授、王雅莉教授和张军涛教授等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教育部提出加快新文科建设、数智赋能传统文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学院提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抢抓机遇、主动应变,实现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城市与区域管理和应急管理四个主要学科/专业建设相互促进、深度融合,走内涵式特色发展道路。公共事业管理系老师要紧紧把握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城市与区域管理二级学科和城市管理新专业建设。最后,刘德海院长对即将加入公共事业管理系的新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新教师能够尽快融入公共管理学院大家庭,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根本宗旨,秉承“国际方法+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为建设国际化、研究型的一流公共管理学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涛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公共事业管理系的发展历程。为了适应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需求,1998年公共管理正式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我校依托计划统计系、工商管理学院等优势学科,1999年组建了公共管理学院,包括城市管理、区域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财政等特色学科方向。2003年全国第二批获得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单位。我们既要充分传承和发挥我校在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也要面向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转型升级。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集思广益,提出了自主增设“城市与区域管理”二级学科,包括智慧城市管理、区域管理、低碳城市管理等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转型为城市与区域管理二级学科,不仅继承了我校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领域的传统优势,而且与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保持了同步性。张军涛主任认为,新进教师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具有研究方法与学术训练上的优势。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挥特长,同时尽快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入。最后,张军涛教授语重心长地提出,青年教师要把学科发展和学院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聚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任务,在学院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研讨会上,各位老师积极发言,汇报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围绕着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方向教师的学术发展方向定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本科专业转型、下学期教学任务落实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公共事业管理系开展的本次学习活动,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中不断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与运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下阶段,学院还将持续做好宣传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切实引领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中,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
撰稿:陈沛 审核:高峰、刘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