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2022年POMS中国暑期学校授课第六期简报
2022年POMS中国暑期学校授课第六期简报
2022年09月28日

2022 年 POMS 中国暑期学校9月28日下午授课活动于14:00在腾讯会议线上进行。授课老师分别是复旦大学洪流教授和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

第三堂课程:关于管理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一点思考

授课老师:洪流(MS、OR 副主编,复旦大学)

洪流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多交叉学科的学术背景。其次,从“学术”和“研究”的起源与意义、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研究的评价、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为什么要做学术研究、作学问的三种境界等几个方面畅谈了自己在管理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思考,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中豁然开朗的瞬间和发表综合性工作论文的曲折经历。最后,洪教授对与会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学习不能过于功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君子不器,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做研究是综合素质的比拼,不必着急、焦虑,“牡丹亦美,腊梅亦香”。

1.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柏拉图认为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理念世界,将理念世界之光投射到现象世界,指出数学和逻辑是理念世界的语言。并利用数学建模、报童问题的例子进行分析。

2.学术研究的评价

洪教授指出一个好的学术研究主要有四个特征:重要、有趣、美、原创性。重要性主要分为立足社会的重要问题和学术领域认为的重要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很大的意义;有趣的研究一方面体现在问题本身的有趣,另一方面就是方法上的巧妙,需要能够给评阅者启发。另外要遵循问题的原创性,最高的标准是美。第一种是简单而优雅的美,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美。洪教授通过2017年发过网球公开赛签表的例子分享自己研究中的豁然开朗的时刻。并结合个人经历总结了中西方的思维差异。西方学术传统重分析、重逻辑,但不重视系统和综合。中国传统哲学重综合而不重视分析,重领悟而不重视逻辑分析与科学实验。我们在接受李幸主义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人文主义的视野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同时表明发表综合性工作非常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努力、坚持。

3.为什么做学术研究

研究不是一项轻松地工作,本身就意味着“反复探究”,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要把做研究本身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虽然是建立在不断痛苦的之上的,最终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高层次的满足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用三句宋词来表述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对研究生学习的几点建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不能太功利(用和没用是辩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君子不器:博士不是专士,知识分子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研究是综合素质的比拼,不要急,读博士期间应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image.png

第四堂课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城市敏捷研究

授课老师:朱旭峰(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执行院长)

朱旭峰教授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出发,阐述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于城市治理的技术特征、应用范畴及管理范式变革。课堂上朱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况和发展现状,以城市大脑、天网系统、人口管理和社会治理为例简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赋能中国城市治理的主要方向,随后介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城市治理问题中的应用现状,并以欧洲、美国、印度为例对既有政策和法规体系进行梳理,重点介绍了我国现有政策体系和法规的发展情况。在上述讲授内容基础上给出关于城市敏捷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述:

讲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声纹、指纹、人脸识别等为例进行讲解,阐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如应用于保险金融、公共治安、疫情防控、战争等方面,并重点回顾了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态势,简述我国从事人脸识别业务的优势企业。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城市治理问题中的应用:

简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赋能中国城市治理的主要应用范畴,如城市大脑、天网系统、人口管理和社会治理。其中,城市大脑:杭州采用城市大脑治理城市交通、实现交通拥堵显著改善效果;天网工程:服务于城市治安和城市管理服务,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人口管理:如社保申领精准识别、服务百姓民生项目,完善社保保障制度,简化服务流程;社会治理:应用于高考、身份确认、违规监督等方面。

概述并分析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识别精准度、过度收集、隐私侵犯、财产损失风险、深度伪造、存储安全、技术不平等和政治信任风险。并归纳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主要风险:技术风险、数据风险、伦理风险和社会风险。

3.既有政策和法规体系的梳理和不足

以欧洲、美国、印度所构建的大型生物特征数据库为例进行介绍,梳理世界各国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面的治理重点。重点介绍了我国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关政策法规:宪法、民法总则及民法典等国家层面法规,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等针对性适用法规。提出我国现有政策、法规不足主要表现为:生物识别信息的利用性法规与保护性法规比例失衡、保护生物识别信息的规范内容难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对于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缺乏统筹性考虑等问题。

4.城市敏捷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开展城市敏捷治理,需要结合技术的快速进化和发展提出敏捷性的适应管理方式以提出城市敏捷治理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管理中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敏捷治理建议:(1)秉承鼓励发展、预防先行的技术发展策略定位;(2)积极参与城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治理的公私对话;(3)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公民数据分红权,促进政策试验和相关举措的推行。

image.png

讲座结束后,朱教授同青年教师以及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大家纷纷表示,朱旭峰教授的报告对学员们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青年教师研究思路的拓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撰稿:2022年POMS中国暑期学校学员     钱坤、吕云翔(东北财经大学)